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20.9.7-2020.9.14)
信息来源:本站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4日  ‖  查看1686次


一、全球财经要闻

  • 美国:8月物价明显反弹,参议院未通过共和党纾困法案

  • 欧洲:欧央行按兵不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

  • 日本:下调二季度GDP增速,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固

  • 国际市场:美元上行,美股、油价下行

二、国内财经要闻

  • 中央财经委员会: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国常会: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

  • 北京将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

  • 8月CPI同比上涨2.4%,PPI同比下降2.0%

  • 8月外贸:出口好于预期,进口弱于预期

三、金融发展动态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新增社融3.58万亿元,月末M2同比增长10.4%

  • 美元指数延续升势,人民币汇率走势分化

  • 市场流动性较宽裕,短期价格下行明显

附:上周重要数据 

  •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46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

  • 1-8月全国百城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上涨6.8%

  • 8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7.3%


全球财经要闻



美国:8月物价明显反弹,参议院未通过共和党纾困法案


美国疫情出现改善,经济有望继续好转。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明显反弹,生产者物价走势持续向好。


消费者物价指数明显反弹。8月CPI同比上涨1.3%,连续三个月抬升,受二手车价格上涨推动,较上月值加快0.3个百分点。同期核心CPI同比增长1.7%,较上月值加快0.1个百分点。8月CPI、核心CPI环比均增长0.4%,低于市场预期,在上月0.6%高位水平上略有下滑。消费需求增强引致物价持续上涨,通缩担忧基本消失,指标表现逐渐向疫前水平靠拢。


生产者物价走势持续向好。8月PPI同比下滑0.2%,核心PPI同比增长0.6%,高于预期。8月PPI环比上涨0.3%,核心PPI环比上涨0.4%。生产者物价持续走高,核心商品及服务增长拉动明显,表明经济最糟糕时期或已过去。


此外,参议院未通过共和党所提援助计划,重点涉及每周300美元联邦失业救济。在美国企业裁员潮持续背景下,两党就纾困法案的僵持或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疫情爆发半年后美国情况出现好转,经济复苏有望恢复动力。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两周维持在百万以内,劳动力市场持续回升。为支持经济修复市场运作,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预计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低利率(此前预计维持利率近零直至2022年底)。就经济增速,高盛基于消费支出超预期回弹判断,预计三季度环比增长将达35%,高于华尔街共识水平逾十个百分点。(程斌琪)


欧洲:欧央行按兵不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


继8月份通胀水平逾4年来首现负增长后,市场格外关注欧央行是否会加码货币宽松政策。在9月10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央行宣布维持当前的三大利率和购债计划不变,但进一步下调了对2020年经济降幅的预期。


经济预期方面,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数据和调查显示,三季度GDP出现强劲反弹,经济反弹大致符合此前预期。这与近期的经济数据相印证。欧元区9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录得-8,好于预期和前值,创疫情以来新高。但欧央行仍警告称,欧元区经济活动水平远低于疫情前水平,服务业的增长势头放缓,不确定性上升给消费者支出和商业投资带来压力,下行风险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病例感染对短期经济增长前景构成阻力,经济能否进一步持续复苏仍取决于疫情演变。与6月份的预测相比,欧央行进一步下调了对今年经济降幅的预期,从-8.7%提高至-8%;但小幅下调了2021和2022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从5.2%和3.3%下调至5%和3.2%。


通胀预期方面,欧央行认为能源价格下降抑制了通胀,未来几个月总体通胀仍将保持负增长,预计将在2021年初转正。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则表示,由于欧元走强,欧元区通胀水平明显下降。欧央行发布的欧元区最新通胀预测好于此前市场预期,将2021年欧元区通胀增速预期较6月份上调0.2个百分点至1.0%,对2020年预期仍保持在0.3%不变。欧央行表示将继续准备好酌情调整所有工具,以确保通胀持续向目标靠拢。


货币政策方面,欧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维持在0.00%、0.25%和-0.50%不变。欧央行称,主要利率将继续维持在当前或更低水平,直到通胀稳固地转向接近政策水平。同时,欧央行宣布将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维持在1.35万亿欧元的规模不变,维持资产购买计划下的每月200亿欧元净购买额,且将在年底前额外进行规模1200亿欧元的临时资产购买。PEPP下的净资产购买期将至少持续至2021年6月底;PEPP下到期购债本金再投资将至少持续至2022年底前。欧央行表示,这些资产购买有助于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从而帮助抵消疫情对通胀预期的下行影响。拉加德指出,管委会将决心使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但目前还没有讨论扩大PEPP。此外,拉加德还就市场关心的近期欧元升值问题表示,在关注欧元升值的同时,欧洲央行不会设置目标汇率。


总体来看,自上次货币政策会议以来,由于疫情反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特别是通缩压力加剧,但本次欧央行并没有急于采取新的行动,依然决定维持此前的货币政策指引不变,决策者们更倾向于推迟到今年最后一次政策会议上再作出是否加码货币宽松的决定,主要源于疫情和欧元区经济前景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叠加欧央行内部已初步出现分歧迹象,因此欧央行仍需要更多时间来观望和讨论下一步行动。(张雨陶)


日本:下调二季度GDP增速,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固


资本支出受到冲击导致二季度经济数据下修。二季度,日本修正后实际GDP环比下降7.9%,比初值下调0.1个百分点,为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降幅。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4.8个百分点修正为-4.9个百分点。其中,占日本经济比重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降幅由8.2%修正为7.9%;企业设备投资环比降幅由1.5%修正为4.7%;住宅投资环比降幅由0.2%修正为0.5%。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维持在-3.0个百分点不变。


6月以来,随着紧急状态的全面解除,日本经济显现出一些回暖迹象,但7月消费受疫情反弹和暴雨影响再度回落,经常项目盈余继续减少,复苏势头仍不稳固。


机械行业有所恢复。7月份,核心机械订单额经季节调整后环比上升6.3%,从6月份7.6%的下降中反弹。其中,制造业订单额环比增长5.0%,非制造业订单额环比回升3.4%。日本内阁府在报告中对机械订单基本情况的判断维持在“正在下降”,认为虽然部分行业订单呈现出恢复势头,但总体看企业的设备投资意愿恢复还需要时间。


经济景气指数低位回升。7月份,日本反映经济景气现状的一致指数为76.2,环比上升1.8个点,连续两个月上升。构成一致指数的7项指标中,生产者出货指数、零售销售额、有效求人倍率下降,其余指标上升;反映几个月之后经济景气动向的先行指数环比上升3.1个点至86.9,连续两个月上升。日本内阁府对经济基本状况的判断已连续12个月为“恶化”。


家庭消费降幅扩大。7月日本家庭月消费性支出实际同比降幅由上月的1.2%扩大至7.6%,是自2019年10月上调消费税以来连续第10个月同比下降。从具体消费项目来看,包含旅游在内的娱乐支出同比下降21.0%,交通及通信费支出同比下降19.6%,外出就餐支出同比下降28.4%,是家庭消费下滑的重要拖累因素。


经常项目盈余同比减少27.4%。7月份,经常项目盈余为1468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50亿日元。商品贸易方面,由于对美国的汽车和对泰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下滑,出口额减少19.6%至52294亿日元;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影响,进口额减少22.6%至50922亿日元;贸易收支出现1373亿日元顺差。服务贸易方面,由于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日本旅游及货物运输等行业收入显著下降,服务贸易收支出现3495亿日元的逆差。海外投资收益减少25.1%至17827亿日元,依然是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的最主要来源。(孙莹)


国际市场:美元上行,美股、油价下行


上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欧洲新增病例激增;欧央行保持政策现状,英国脱欧风波骤然加剧;地缘政治局势升温,中美紧张关系持续。大类资产整周表现上,美元指数上行,美股下跌,美债收益率下行,金价上行,原油价格下行。


汇市方面,美元指数上行,周五收于93.2511,周涨0.5%,周线连续第二周上涨。具体走势方面,美元指数3个交易日上涨、2个交易日下跌。支撑美元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英国脱欧风波加剧,英镑兑美元创3月中以来最差周线表现;二是美国科技股遭大幅抛售,避险情绪上升;三是尽管初请失业金人数仍处高位,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好于预期。


股市方面,美股下跌。周二,因科技股连挫和特斯拉创史上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美股急跌。周三,美股主要股指收高,结束三日连跌,市场利用科技股回调机会重回股市,道指、标普和纳指分别录得7月14日、6月5日和4月29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周四,受科技股重拾跌势和初请失业金人数仍处高位拖累,美股在震荡交投中收低。周五,受科技股下跌影响,道指和标普收高、纳指收跌。截止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27665.64,周跌1.7%;标普500指数收于3340.97,周跌2.3%;纳斯达克指数收于10853.55,周跌4.1%。


债市方面,美债收益率下行。除周三外,美债收益率在其余交易日均下行。截至收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0.67%,周跌0.06%;2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0.13%,周跌0.02%;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收于0.10%,周跌0.01%。导致美债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因素:一是股市暴跌提振避险需求;二是初请失业金人数徘徊高位显示经济复苏停滞不前;三是市场在8月CPI升幅高于预期情况下仍怀疑通胀是否会大幅上升。


金市方面,金价上行,伦敦金现收于1939.4美元/盎司,周涨0.3%。支撑金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美国方面,科技股遭大幅抛售,初请失业金人数维持高位,经济迅速复苏希望渺茫;二是欧洲方面,英国脱欧又添不确定性,欧洲央行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使得美元走软;三是疫情方面,全球新增病例上升,阿斯利康全球试验暂停。


油市方面,油价连续第二周下跌。截止收盘,布伦特原油合约收报39.83美元/桶,周跌6.6%;WTI原油合约收报37.33美元/桶,周跌6.1%。其中原油期货周二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6月以来首次跌破40美元/桶。导致原油价格承压的主要原因:供给方面,沙特调降对亚洲的原油售价,美国企业增加钻探活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需求方面,围绕中国需求的不确定性令市场蒙阴,多个国家新增病例数再次攀升削弱经济复苏前景。


本周重点关注: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将发布8月工业生产、零售销售、房屋开工、初请失业金人数等重磅数据,欧元区将发布9月ZEW调查预期、8月HICP终值、7月工业生产、经常帐收支等重要数据,中国将发布8月实际使用外资、房价指数、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等重要数据;央行动态方面,美联储、英国、日本、巴西、南非、俄罗斯央行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或公布利率决议;重要事件方面,日本将选举和任命新首相。此外,还需持续关注全球新冠疫情、中美紧张局势和英国脱欧谈判相关进展。(伊楠)

国内财经要闻



中央财经委员会: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会议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深刻分析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会议精神为构建现代化水平的流通体系擘画了蓝图,为我国提升流通整体效应和长远功效提供了行动指南。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更重要的是,建立畅通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也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我国流通体系建设进展明显、仍有不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现代化程度不高、发展滞后国际水平的问题。具体来说,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偏高,体系还不够“轻”;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中存在一些堵点和断点,运转还不够“畅”;网络布局、城乡之间,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之间,结构还不够“优”;流通产业已呈现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趋势,但质量还不够“高”。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方面,会议提出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就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基础设施方面,会议提出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特别强调要“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市场主体方面,会议要求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预计国内物流行业有望再度加速发展。社会信用方面,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意在从消费端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特别对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以强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范围比较广泛,会议重点提出了支付结算环节,表明了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和管道,支付结算环节是连接各金融机构及市场参与者资金、证券和财产权益交易活动的枢纽。良好的支付结算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支付成本,促进公平竞争,帮助流动性更好地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会议还要求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这就要求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要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加大对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直接服务力度。


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日益凸显。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变革,带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提高。各部门和地方应充分认识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战略意义,着力畅通商品、要素和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和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伊楠)


国常会: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


今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出现下滑,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增长,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趋势明显,网上购物、订餐、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相对活跃,无接触式服务消费成为主流,“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云购物”模式纷纷兴起,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0%,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9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0%,高于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型消费增速快、占比高、带动作用强,已经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力引擎。


支持新型消费发展,有利于推动消费回暖,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从中长期来看,这也是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抓住新的消费需求点,提供优质服务和高品质消费体验,把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变成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


9月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了四项措施,为新型消费发展改善“硬设施”和“软环境”。一是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坚持应用导向、需求导向,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进一步丰富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在线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加快推动消费升级。


二是降低新型消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措施降低移动支付费用成本;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强化灵活就业劳动保障,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简化证照办理流程,为新型消费企业开办提供多渠道办理途径。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提高经营者诚信度,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是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促进传统消费增长。通过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创建、打造各类创新载体、加强政企联动等方式,着力提高商务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鼓励实体商业加强与线上平台的合作,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带动实地消费。(孙莹)


北京将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渐构建起了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结构。基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服务业优势,国家赋予了北京探索世界服务业开放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职能。


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距今已累计推出403项试点举措,形成122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和创新制度安排,累计向全国推广6批创新经验。在试点政策带动下,北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3.5%,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5%。2020年1-7月份,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北京市比重达到了83.2%,较试点前的201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业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9月7日,国务院批复《深化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积极支持北京市深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根据《方案》,到2030年,北京将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同日,备受关注的北京数字经济“1+3”政策包也正式亮相,《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根据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格局;二是探索试验区内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发展路径;三是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等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政策创新;四是打造开放创新、包容普惠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营商环境;五是建立上下联动、开放合作的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北京站在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未来,北京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试验区,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法,科学规划实施路径,细化分解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更加突出开放,全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将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把自身服务业发展融入全球服务业潮流。二是更加突出创新,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实验区,聚焦发展前沿,以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三是更加突出改革,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优化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念,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张雨陶)


8月CPI同比上涨2.4%,PPI同比下降2.0%


8月份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4%,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在CPI同比连续两个月上升后,本月再次出现回落,整体通胀水平保持相对温和,主要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受天气、夏季自然灾害及局部地区疫情小幅反弹等因素,以肉类、鲜菜和鸡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出现反弹;二是新冠疫情在国内的有序防控下,整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好于预期,国内需求有所回暖,推动非食品商品与服务价格开始企稳止跌。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依旧是推升CPI环比上涨的主动力。8月份猪肉价格在前2个月急速反弹后,随着进口猪肉和国家冷冻猪肉投放增加,价格逐步趋稳,但整体仍小幅上涨,牛肉、羊肉等替代品水涨船高,仅鸡肉供给增加,价格趋于稳定;鲜菜价格受夏季台风及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影响继续快速上涨;鸡蛋价格则受夏季产蛋量下降,以及中秋需求上升出现季节性上涨。非食品环比上涨0.1%,是半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上涨,一方面能源价格上涨形成了支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疫情逐步恢复下的需求回暖。


整体看,随着疫情的恢复以及“内循环”相关支持政策的逐步推出,社会总需求开始回暖,本月去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也是半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上涨,此外,服务价格、房租价格的环比回升也印证了需求的复苏。


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0%,环比上涨0.3%,反映工业领域市场需求复苏良好。8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了前两月的回升态势,石油价格小幅上行,有色金融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国内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回升。从具体行业看,上游的石油、有色及黑色金属采掘与加工行业均环比上涨,带动生产资料环比上涨0.4%,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环比上涨则推动生活资料小幅上涨0.1%,不过汽车与通信设备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仍显低迷。


展望9-12月,在去年基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大概率将继续回落,特别是四季度回落幅度可能加大;PPI通缩程度有望小幅减小,但回归正增长仍需时日。当前通胀逐步回归温和,食品涨幅有所收敛,非食品需求逐步回暖,当前货币政策较为适宜,应继续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四季度可能到来的疫情防控新情况、中美博弈新局面等留出一定政策空间。(应习文)


8月外贸:出口好于预期,进口弱于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4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2352.6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进口1763.3亿美元,同比下降2.1%;贸易顺差589.3亿美元。


8月出口同比增长9.5%,好于市场预期。8月出口已回升至今年最高水平,略好于市场预期。从先行指标来看,8月官方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49.1%,连续四个月回升,逐渐逼近荣枯线;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保持上升态势,由7月末的865.53升至8月末的905.23。但是,韩国8月出口同比下降7.9%,较前值略有恶化。


8月出口之所以超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外需继续好转。欧美经济体经济持续复苏,8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连续第三和第二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常规产品出口逐渐向好。二是防疫物资和出口替代仍有支撑。海外疫情仍在蔓延,防疫相关物资以及远程办公等出口持续,疫情防控形势差异导致对其他主要出口国替代效应继续显现,但增速略有回落。


8月进口同比下降2.1%,降幅较前值略有扩大,弱于市场预期。从先行指标看,8月制造业PMI和PMI进口指数均微降0.1个百分点,分别录得51%和49%;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ICFI)指数同样下行,由958.42下降至888.97,结束二季度以来的高位波动态势。


8月进口之所以下行且弱于预期,一是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尽管8月CRB指数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同比微涨1%,但是大豆、原油、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导致相关进口量增价降。二是国内生产端斜率修复有所放缓,生产放缓削弱了进口需求,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口下降12.5%,降幅较上月扩大。


展望下一阶段,进出口仍有较好支撑。随着全球经济缓慢重启,外需有望逐渐走出低迷,有利于出口继续企稳走好。从进口来看,国内需求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中美经贸协议继续执行,进口有望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伊楠


金融发展动态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新增社融3.58万亿元,月末M2同比增长10.4%


8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持平于13%。在中长期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和票据融资、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显著收缩一正一负的双重作用下,8月新增信贷表现平稳,信贷余额增速持平,基本符合预期。


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是主要支撑,票据融资则拖累显著。8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5797亿元,同比少增7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47亿元,同比多增402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7252亿元,仍然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2967亿元;票据融资则减少1676亿元,同比多减4102亿元。监管层要求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叠加经济复苏态势向好,企业中长期贷款供需旺盛。在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同时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的监管导向下,票据融资规模受到一定影响,其显著萎缩成为8月新增信贷的最大拖累。


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重支撑下,居民部门贷款表现依然不俗。8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877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双双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同比多增846亿元。8月以来多项政策加码力促国内大循环,各地继续密集出台推动电商直播、促进网络消费、发展夜间经济、支持汽车消费等各类促消费政策和活动,汽车销量显著增长,线上线下消费齐发力,居民贷款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同比多增1031亿元。8月楼市成交仍然保持热度,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多增。


8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同比多减529亿元,成为信贷又一拖累因素。这同样反映了在当前总量适度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信贷投放更强调直达性和结构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的导向十分明显。


政府债券净融资支撑8月新增社融创历史同期新高。8月新增社融3.58万亿元,为历史同期首次超3万亿,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带动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7月末提升0.4个百分点至13.3%,为2018年3月以来新高。从结构上看,政府债券放量供给为社融同比增加提供了主要贡献。政府债券净融资新增1.38万亿元,成为该指标纳入社融统计后的最高水平,同比多增8729亿元。随着7月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完毕,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国债启动放量发行,成为8月新增社融的最大支撑。


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多增为又一支撑。社融中人民币贷款新增1.42万亿,高于全口径人民币信贷,同比多增1156亿元,也体现出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支撑表外融资正增构成正向贡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融资合计新增710亿元,同比多增1725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441亿元,同比多增1284亿元,与票据融资下滑呈相反走势,表明经济活跃度提升,企业申请银行承兑汇票需求增加。


直接融资方面,股票融资同比改善显著贡献了重要力量。受益于资本市场制度的继续完善与8月股市表现较好,股票融资新增1282亿元,同比多增102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表现平稳。企业债券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对社融贡献较上月略有回暖,但不及上半年。


货币增速继续高位回落。8月末M2同比增长10.4%,增速较7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近期政府债券大量发行,8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5339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对M2增速形成一定牵制。M1同比增长8.0%,增速较7月末回升1.1个百分点,已是2018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与M2之间的负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在继续恢复,活力持续提升。


展望9月份,在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货币政策思路下,实体经济融资将继续改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以及“两新一重”领域信贷投放将继续加强,预计贷款结构继续优化,信贷投放节奏虽总体较上半年放缓,但中长期贷款保持良好增长;9月政府债券发行量预计仍将超万亿,仍是社融一大支撑;此外,实体经济直接融资仍将贡献积极力量,但表外融资监管压力仍大。预计后续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回升空间有限。(袁雅珵)


美元指数延续升势,人民币汇率走势分化


上周,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周五收于93.2511,累计升值0.46%。从美元指数震荡的原因看,一方面美股大跌令避险情绪升温,推高美元指数。上周二,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大跌,标普500指数跌幅2.78%,纳斯达克指数跌幅4.11%,道琼斯指数跌幅2.25%。美股大跌提振了市场避险需求,美元指数一度升至两周高位。另一方面,纾困谈判继续深陷僵局及经济指标不佳令美元指数承压,美元指数一度走高后转跌。参议院民主党议员阻止了共和党提出的精简版疫情纾困方案,该方案估计约为5,000亿至7,000亿美元,比共和党7月提出的1万亿美元计划规模还要小,旨在援助最紧迫的领域,特别是恢复补充失业保险计划和延长小企业救济。指标方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经季节调整为88.4万人,与前一周持平。多空因素影响下,美元指数站上两周高位后下滑,但周线录得两连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分化。9月7日至9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8359贬值至6.8389,累计贬值30bp;在岸即期汇率由6.8393升值至6.8369,累计升值24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8360升值至6.8325,累计升值35bp。


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上涨势头依旧不改。实际上,本轮人民币升值趋势开始于5月底。三个多月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超3000bp。从内部驱动因素看,主要是中国经济持续回升、中美利差持续拉大和外资持续流入等因素。实际上,5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升值,与美元持续走低密切相关。由于疫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国经济前景低迷,且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美元指数从今年5月27日开始下跌,9月虽有小幅反弹,整体仍保持低位盘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进展势头减弱,美国经济逐渐恢复,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能性较小,美元指数阶段性反弹的动能已显著增强。涵盖美元兑新西兰元、墨西哥披索、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这几种货币净仓位的广义指标显示,最近一周美元净空仓为329.88亿美元,之前一周净空仓为340.7亿美元,市场对美元中长期的悲观看法已有所改变。


总的看来,近期中美两国关系未有实质性变化,且美元指数低位盘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延续区间波动。但是,近期美股多次异动引发避险情绪升温,且经济逐渐恢复后,美元指数开始有走强迹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可能进一步冲高受阻,并有阶段性下行可能。(孔雯)


市场流动性较宽裕,短期价格下行明显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周央行加大了逆回购力度,完成净投放2300亿元,市场整体流动性较为宽裕,特别是短期资金较为充裕,隔夜回购加权利率下行明显,R001和DR001较前一周均下行58bp。上周持续补水主要意图对冲近期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和7日缴准考核期的“抽水”效应,以及缓解近期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压力。此外,近期财政资金投放速度低于市场预期也是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的动因之一。


从量上看,五日分别开展1000亿元、1700亿元、1200亿元、1400亿元、9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200亿元、净投放1000亿元、净投放1000亿元、净投放200亿元与净回笼100亿元,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操作特点。


从价上看,价随量走,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和Shibor前四日不断探低后略有反弹,期间,周四市场部分利率临近8月以来的低点,例如DR007报2.05%,为8月7日以来的最低值。目前货币市场短期资金较为宽松,央行“收长放短”操作致使期限利差又有扩大,R1M上行25bp至2.77%,DR1M上行58bp至2.72%,DR1M周上行幅度创五月以来最大值。


此外,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7天逆回购操作逐渐成为央行释放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的主要抓手,市场中七天期利率明显围绕2.2%中枢窄幅波动。


按计划,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6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000亿元、1700亿元、1200亿元、1400亿元、900亿元,较上周增多明显;同时,周四还有2000亿元MLF到期;周五有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此外,还需考虑15号的月度缴税压力。到期的2000亿元MLF存在续作可能,预计本周央行逆回购操作力度较上周将小幅扩大,边际整体偏松。展望整月,考虑到跨季资金需求、季末考核压力、中秋国庆长假现金漏损等扰动因素,央行补水操作或将延续至月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赵金鑫)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46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我国外汇储备实现连续五个月上升。截至2020年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连续11个月持平;按SDR(特别提款权)计,中国外汇储备为22303.06亿SDR,较7月末减少19.93亿SDR。8月,中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上涨,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上升。


2. 1-8月全国百城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上涨6.8%。9月10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百城居住用地成交报告》。1至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42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从不同类型城市来看,1至8月份,4个一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26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2%。除了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以来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整体表现平稳。1-8月份,32个二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2279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166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分析师认为,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地市明显升温,这和供地节奏较快有关,各类房企也纷纷回归一线城市拿地。到了下半年,土地交易市场开始趋稳,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不再过快上行。


3. 8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7.3%。8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完成货物发送量3.08亿吨,同比增加2102万吨、增长7.3%;日均装车16.6万车,同比增加1.3万车、增长8.4%,单日装车17.4万车,再创历史新高;货运收入完成344亿元,同比增收14亿元、增长4.2%。8月份,铁路口岸运量大幅增长,口岸运量完成605万吨,同比增加65万吨、增长12%,较好地保障了外贸企业运输需求。8月份,集装箱装车日均完成3.43万车,同比增加9051车、增长35.9%。

         
 
主办单位:大同市银行业协会主办  网址:www.dtsyhyxh.com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迎宾街南侧凯旋城大厦第一幢A单元21层
邮箱:datong_bankingas@163.com    联系电话:0352-535134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9008915号晋公网安备 14020202000181号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www.dt1234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