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民银智库《区域发展周报》(2021.2.20-2021.2.26)
信息来源:本站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8日  ‖  查看2124次

一、本期焦点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 国家卫健委回应东北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

3. 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4.“十四五”开局投资依旧火热,多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5. 多地发放数字人民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试点

二、要闻动态

(一)战略新规划

1.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3. 广东公布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未来十五年总体安排

4. 科技部、深圳市政府印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二)改革新实践

1.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2. 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3. 中国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

4. 深圳2021年改革工作要点出炉

5. 江西省将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

6. 宁夏出台意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7. 河南印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三)开放新举措

1.《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正式生效

2. 科技部、海南省印发《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

3.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出台

4. 陕西省三举措加强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四)发展新动向

1. 人社部部署实施2021年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

2.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21年共享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15%

3. 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

4. 今年财政直达资金有望超2万亿元

(五)银行新机遇

1.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2.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加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

3.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4. 延长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效期至2022年

5. 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技术系统正式上线

6. 福建省决定设立第三期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

三、本周区域数据一览

1. 全国31省区市月度经济数据

2. 本周地方政府债发行统计(2021.2.20-2021.2.26) 



一、本期焦点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规划纲要》围绕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明确,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二是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29万公里左右;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规划纲要》就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等作出具体规划,并围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出目标和任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资源支撑、资金保障、实施管理。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点评: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产业分布不均衡,特殊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推动经济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产业和流通体系,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都亟需交通运输发挥“先行官”作用。为此,202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五的货运需求增长表示乐观,预计2021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为此,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深化版,《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为实现这两个123圈,我国未来15年将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高铁7万公里),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截至2020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这意味着未来15年,我国还将新增5.4万公里铁路网,其中高铁里程新增约3.2万公里。

在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二是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极、组群、组团”三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张雨陶)


2.国家卫健委回应东北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

国家卫健委在官网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表示,代表提出“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很有参考价值。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国家卫健委指出,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点评:

东北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当前,东北三省人口普遍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流失严重,同时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负担繁重,且生育率极低。对此,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对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文件作出答复,引起社会关注。国家卫健委首先肯定了代表所提“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的参考价值,其次表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最后,国家卫健委提出,在此基础上,可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一方面,国家卫健委认为,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总体而言,针对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这一议题,部分舆论对国家卫健委初次答复的解读存在偏差。对此,该部门于2月20日再次发布公告说明,东北地区人口长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对“恳请国家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的观点,需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证。关于互联网上“东北地区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将全面放开”等推测,不是答复的本意。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强调,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工作。(程斌琪)

   

3.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此前2月18日,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要求,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

《总体方案》明确,到2025 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   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总体方案》指出,按照提升能力、完善功能、优化布局的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其中,“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   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   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总体方案》从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全面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点评: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

《总体方案》确立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总体方案》明确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举措。一是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二是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是全面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四是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加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平台建设,为长三角走向国际提供商务、贸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服务。

《总体方案》赋予了虹桥商务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新定位。作为“一核两带”的“一核”,虹桥商务区将以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契机,进一步形成“一区五新”总体发展框架,构建以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承载主体,打造开放共享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国际化品质产城融合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等五大特色功能,努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同时以“一核”带动“两带”,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综上,《总体方案》绘就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的“一核两带”宏伟蓝图,明确了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一系列任务举措,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点区域,将更有力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引领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的新引擎。(伊楠)


4.“十四五”开局投资依旧火热,多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春节之后,陕西、安徽、天津和河南等省份接连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效应,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月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安徽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目的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通过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迈好第一步、实现开门红。当天安徽省集中开工了272个重大项目,这是安徽省牛年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330.8亿元。

同一天,陕西省召开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开工会议,集中开工项目971个,总投资8420亿元;天津市也集中开工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此次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540亿元。

2月20日,河南省举行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河南省集中开工项目2772个,总投资1.6万亿元,其中河南省级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3928亿元。

除了省一级的活动,一些市县区也在春节之后密集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抓项目、扩投资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之一。


点评: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希望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确保经济开好局、起好步。除了传统基建和民生领域之外,今年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明显侧重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前陕西、广西、江西、湖北等省均已发布全年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多在两三万亿元,其中,新兴基础设施占比不小。各地也由前期酝酿规划、项目储备期逐渐步入实施建设期。

根据前期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区新基建未来发展潜力、竞争力并不不平衡,优势项目各有侧重,整体基本形成四个梯队。一是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份或直辖市,新基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同时在全国处于领先;二是由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江西、四川、重庆以及天津组成的第二梯队,在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上均处在全国中游偏上水平;三是由云南、广西、贵州、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海南、宁夏组成的第三梯队,新基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整体排名处于中下游,但一些地区仍具有发展特色和局部优势;四是甘肃、青海、黑龙江、新疆四省区,在新基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上排在最后,但仍有不少可挖掘的发展空间。

我国政府推出新基建作为扩大国内投资、消费的重要宏观对冲政策,兼具有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功能,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符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有助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新动能,将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各地实现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但下一步地方新基建发展仍需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三方面关系上做好规划,避免“新基建”成为“一窝蜂”“一阵风”,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赵金鑫)


5.多地发放数字人民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试点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主办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24日启动,以“摇号抽签”形式向在蓉个人发放总额4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这是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测试活动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试点。

据悉,此次活动发放红包数量约20万个,分为178元和238元两档,中签用户通过摇号确定金额。此次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场景覆盖线上和线下。其中,线下可在成都市上万家已完成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改造的商户(门店)消费,包括商场、超市、景点、餐饮店、青年创业基地等。目前,部分商超的收银台上已经放置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标识。

中国商务部2020年8月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提出“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在成都之前,深圳、苏州、北京已进行6轮红包试点,总金额1.1亿元,加上成都此次4000万元试点金额,中国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金额已达1.5亿元。从金额看,成都此次发放的4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系单次金额最高。

目前,成都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布设开展乡村惠农、智慧民生、文化校园、旅游消费、政务服务、特色园区等6大类应用场景。


点评:

自深圳首次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后,春节期间,苏州、北京等城市先后也推出了抽签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春节过后,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主办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开启,充分表明我国数字人民币应用测试不断提速,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日益丰富。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也就是我们手中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相比,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其有国家信用背书,币值稳定。我国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与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发放旨在通过小范围的试行,发现数字货币在现实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做出改进,为下一步发行奠定基础。

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2020年10月份,数字人民币红包首次在深圳亮相。深圳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2021年1月中旬和下旬,深圳福田区、龙华区相继启动深圳第二轮和第三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各发放2000万元红包;2020年12月份和2021年2月份,苏州也先后开启两轮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发放总金额分别是2000万元和3000万元;2021年2月份北京开启“数字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发放1000万元红包。加上此次成都数字人民币试点,截至目前四个试点城市已开展七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进行测试活动。此次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使用范围覆盖线上线下购物场景,其中线上场景由京东集团提供专场消费支持,京东APP内专场商品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线下可在成都市12000余个指定商户(门店)进行消费。后续,成都市还将与数字人民币各试点机构合作,精心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努力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切实增进广大市民福利,推进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将对商业银行现有业务模式与内外部竞合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既蕴机遇,又含挑战。商业银行应从战略、组织、布局、技术等多层面上做好应对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孔雯)


二、要闻动态


1.战略新规划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月21日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衔接过渡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四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二是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培育乡村工匠,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三是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六是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七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工作干部培养锻炼制度,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完善乡村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广东公布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未来十五年总体安排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正式公布,进入公众咨询阶段。这是《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初步成果,是编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市县等下位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也是未来十五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规划涵盖陆地和海洋国土,围绕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五个现代化都市圈,并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等六大重要廊道,助力构建“12312”交通圈和“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科技部、深圳市政府印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2月25日,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支持深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和创新支持方式,采用“揭榜挂帅”“立军令状”“滚动立项”等组织方式,集中突破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通知提出,到202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力争达到4.8%,PCT专利申请量超过2.5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8%,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高度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创新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2.改革新实践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意见》明确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推进振兴发展,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二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三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构建绿色供应链。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贸易体系。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要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五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六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中国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

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此前已经永久摘下。这意味着这个自1986年设立的机构结束历史使命,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就挂牌亮相,实现两个机构的“无缝衔接”。

这块牌子本身就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和战果。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专门机构去开展,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我国首设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一专门机构,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也展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深圳2021年改革工作要点出炉

2月20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深圳的主要改革任务分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和“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两部分,其中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主要包括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8个方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今年将围绕6大领域27项改革举措和40项首批授权事项,蹄疾步稳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具体改革任务落地做实。

 

江西省将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

2月23日,江西省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全面放开全省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户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取消参加社保、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限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

《意见》还提出,要推动用人制度改革,加大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探索推进公开选调工作,在部分专业性强的部门开展公开选调试点,为国有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搭建平台。加大国有企业人才双向交流力度,围绕服务保障江西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选送国有企业优秀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支持基层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省属国有企业挂职锻炼。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放宽年龄条件、不限工作经历、降低开考比例、单独划定合格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艰苦地区基层公务员招录门槛,合理设置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对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等可进行专项或单列计划招录招聘。

 

宁夏出台意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近日,宁夏出台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局面明显改观;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政策制度;强化民事司法保护,有效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打击行动。对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诚信档案“黑名单”管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向社会公布,实施联合惩戒。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重点开展对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专利、商标、商号的保护;加大对葡萄酒、枸杞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重点保护和协同保护。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拓展社会共治渠道,优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专业技术支撑。加强申请授权确权维权衔接,利用专利优先审查政策,推荐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和自治区重点鼓励产业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探索在宁东能源基地、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建立具有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协同保护机制。在电商平台、展会、进出口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开辟纠纷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推动简易案件快速处理。依法同等保护知识产权,拓展对外合作交流,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支持宁夏企业拓展知识产权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河南印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近日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提出了九个方面主要任务,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强化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系统修复和合理补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法规体系。


3.开放新举措


《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正式生效

2月21日,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下称亚太经社会)倡导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下称《协定》)正式生效。

《协定》于2015年4月启动谈判,2016年5月完成谈判,随后向亚太经社会所有成员开放签署和加入。中国于2017年签署《协定》,并于2020年完成国内核准程序。随着中国完成核准程序,《协定》达到正式生效条件。本次《协定》对中国、阿塞拜疆、菲律宾、伊朗和孟加拉国5个已完成国内核准的创始缔约方开始生效,亚美尼亚和柬埔寨已签署《协定》并正在履行国内核准程序,同时还有多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加入《协定》。

《协定》是联合国框架下跨境无纸贸易领域的第一个多边协定。《协定》涵盖国家贸易便利化政策框架和有利的国内法律环境、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和发展单一窗口系统、电子形式贸易数据和文件的跨境互认、电子形式贸易数据和文件交换的国际标准,以及相关行动计划、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和经验交流等内容。《协定》将促进本地区电子形式的贸易数据和文件的交换和互认,推动国家和次区域单一窗口和其他无纸贸易系统之间的兼容,打造良好的跨境无纸贸易法律规制环境,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透明度。《协定》还将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领域合作,增强亚太地区贸易领域互联互通,为在后疫情时代加快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贡献。

下一步,中国将同各成员一道,积极做好《协定》实施各项工作。

 

科技部、海南省印发《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

科技部办公厅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下简称《机制》)。《机制》指出,加快落实海南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部署,以开放合作促进海南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机制》提出五个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重点地区与海南省科技合作机制。二是推进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三是推动海南深化国际技术转移示范区建设。四是推动多帮一科技园区对口帮扶工作。五是加大对海南省重点工作的支持力度。

此外,《机制》提出三点运行机制。一是发挥海南实施主体作用。海南是落实创新开放合作的主体,要主动与相关单位、地区加强沟通,推进建立“点对点”合作。海南省要围绕加快合作机制及合作事项落实,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开放合作的条件。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省会商,要将推动合作机制落实作为部省会商的重要议题。建立科技部、海南省与各有关省市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合作机制推进会,动态调整合作内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会同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与海南省科技厅成立联合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工作。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合作机制落实的监测评价,将各地方落实合作情况作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于主动务实推进合作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以适当形式给予表扬。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出台

2月21日,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外公布,意味着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正式被纳入为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平台。

佛山市顺德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与港澳开展经贸合作的地区之一,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自然人文底蕴深厚,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具备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探索实现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方案显示,该合作区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包括顺德港和均安两个组团,通过“德胜河—容桂水道—东海水道”相连,依托顺德客运港、顺德新港货运港强化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顺畅流动和集聚,形成“双港领航,双团联动”的空间格局。

方案指出,合作区的建设将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更好服务港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发展、高端服务贸易、青年创新创业、人文交流融合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造佛山顺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方案提出,该合作区力推建设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平台、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高地、拓展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以及构建人文协同发展优质生活圈等四个方面主要任务,并提出到2022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

此外,合作区获支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集成电路、离岸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创新试点,以及在产品质量标准共建、科技成果转化、跨境融资对接、职教学分互认等方面率先探索与港澳规则衔接。

 

陕西省三举措加强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陕西省商务厅近日表示,将采取加强特色服务功能研发等三项措施,推动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加强特色服务功能研发。陕西省将在对接国家标准版11大类、42项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口岸政务服务、口岸物流服务、口岸数据服务和口岸特色应用服务,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银行、保险、民航、铁路、港口等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对接,共同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逐步将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为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面向企业的主要接入服务平台。

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宣传引导。省商务厅将通过召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和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等方式,让更多企业进一步了解熟悉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享受到“单一窗口”带来的通关成本降低、申报方式便捷、通关流程便利等改革红利。

全力保障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高效运作。该厅口岸处积极与西安海关等口岸相关单位建立运维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实行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双联络员制度,及时协助解决企业在使用“单一窗口”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


4.发展新动向


人社部部署实施2021年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

近日,人社部启动2021年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进一步推进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解决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援助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脱贫村,紧紧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主要开展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东西部劳务协作、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结对帮扶、筑巢引凤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等活动。

自2017年起,人社部连续4年组织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累计支持15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63个项目,有效促进了相关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21年共享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15%

2月19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这是自2016年首次发布以来的第六份年度报告。报告认为,在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因疫情影响而出现显著回落的情况下,考虑到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强劲复苏,预计2021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有望达到10%-15%;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报告认为,2020年,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疫情对不同领域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明显不同,使得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办公、交通出行等需要通过线下活动完成交易闭环的市场规模同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9.8%、26%和15.7%;生活服务领域同比下降6.5%。

报告指出,共享型服务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提升经济韧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从共享型服务的发展态势看,2020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36.2%,同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16.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6.7%,同比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2020年人均在线外卖支出在餐饮消费中的占比达16.6%,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人均网约车支出占出行消费比重为11.3%,与去年基本持平。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费中的占比4.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发布《2020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2020年,全国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恢复至上年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分析》中指出,2020年,宏观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全年物流运行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成本缓中趋稳,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财政直达资金有望超2万亿元

地方财政部门透露,相关部门近期已下发相关通知,明确了今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涵盖了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28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按照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据测算,前述直达资金规模约2.7万亿元。去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规模为1.7万亿元,相比去年,今年直达资金规模增加约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

另外,今年中央财政还将9项资金参照直达资金管理。这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5.银行新机遇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为有效实施《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针对《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知》根据《办法》授权,从以下方面细化审慎监管要求:一是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关键环节外包。二是明确三项定量指标,包括出资比例,即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集中度指标,即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限额指标,即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三是严控跨区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此外,进一步明确信托公司参照执行《办法》和《通知》的规定。

《通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金融科技和平台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下进行的基本前提,充分体现了既要依法加强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维持长尾客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连续性的原则。同时,为确保有序整改、平稳过渡,《通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了过渡期。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办法》和《通知》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审慎合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人民生活。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加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将通过开发试验原型,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的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结算,便利跨境贸易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将进一步构建有利环境,让更多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央行共同研究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支付能力,以解决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难题。根据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将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 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70%和2.74%。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约760亿元,超过发行量的3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不断增加,发行方式和发行地点日益多样化,表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延长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效期至2022年

中国银保监会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再次延长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效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表示,自《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发布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保险公司跨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保险市场深度融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银保监会决定延长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效期。

《通知》显示,《试点办法》有效期在《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延长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效期的通知》基础上,延长一年至2022年2月1日。试点地区银保监局要根据《试点办法》要求,稳步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加强区域保险市场监管,切实守住风险底线。此外,试点地区银保监局还应将《试点办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中国银保监会。

 

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技术系统正式上线

为平稳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保障审核、网下发售等业务有序运行,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技术系统正式上线,审核业务系统、信息公开网站和网下发售系统将自3月1日起启用。这标志着深交所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在技术层面准备工作已顺利完成,将为国内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平稳发行上市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在中国证监会统一指导下,深交所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通知发布以来,积极筹划、精心准备,全方位稳步推进相关技术系统开发工作。一是搭建审核系统,实现全流程透明化。上线公募REITs审核业务专区,同步启用公募REITs信息平台,依托技术优势实现审核流程化、电子化,确保审核工作严格规范、业务信息公开透明。二是搭建网下发售系统,实现高效发行。借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股票发行承销业务经验,根据基础设施公募REITs网下询价及发售特点,建立REITs专属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为网下询价与定价、投资者认购等业务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三是搭建配套功能模块,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业务专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代码申请、发行、上市、存续期信息披露等模块,为基础设施公募REITs存续期平稳运行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深交所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审核、发售、上市、监管等工作,加强监管的全面性、一致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开明、透明、廉明、严明”,全面提升试点工作各环节服务质效,确保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开好头、稳起步。

 

福建省决定设立第三期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

在去年两期纾困贷款专项资金200亿元全部完成投放基础上,为继续发挥纾困资金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的作用,福建省决定设立第三期1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并于2月22日起实施。

第三期纾困专项资金继续对中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的优惠贷款,由省财政给予1%贴息。各银行在发放纾困资金贷款时,在规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让贴息资金直达企业。支持对象从疫情前原本经营正常但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流动性困难,经过帮扶能够较快恢复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疫情发生后新设立的中小微企业。

同时,延续原有的17家合作银行,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通过金服云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申请纾困贷款,此前已获得过第一、二期纾困贷款的企业不得再申请。

         
 
主办单位:大同市银行业协会主办  网址:www.dtsyhyxh.com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迎宾街南侧凯旋城大厦第一幢A单元21层
邮箱:datong_bankingas@163.com    联系电话:0352-535134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9008915号晋公网安备 14020202000181号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www.dt1234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