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21.2.22-2.28)
信息来源:本站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  查看2061次

一、全球财经要闻
  • 美国:1月核心通胀远低于美联储目标,众议院通过1.9万亿财政刺激法案

  • 欧洲:欧元区经济景气好于预期,PMI分化加剧

  • 日本:经济、物价边际改善,解除除首都圈外6个府县的紧急状态

  • 国际市场:长期美债收益率升至逾一年最高,美元、美股、金价下行

二、国内财经要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 “十四五”开局投资依旧火热,多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 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 国家卫健委回应东北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

三、金融发展动态
  • 多地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试点

  • 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

  • 央行延续小额高频操作特征,资金面合理充裕

附:上周重要数据 
  • 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408亿美元,环比降39%

  • 1月70个大中城市中5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数量创近4个月来新高

  • 春节假期铁路货运同比增23.7%,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全球财经要闻


美国:1月核心通胀远低于美联储目标,众议院通过1.9万亿财政刺激法案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去年四季度实际GDP上修0.1个百分点至4.1%,调整主要受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驱动,指标相对三季度的增长33.4%而言表现温和,反映彼时经济延续改善和疫情持续影响的并存格局,去年全年经济萎缩3.5%。此外,四季度PCE、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分别为1.6%、1.4%,修正0.1%、0。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受疫情叠加极寒挑战,在疫苗接种和财政刺激法案并行情形下,后期状况或出现明显好转。2021年1月经济数据总体持续上涨,工业投资稳步反弹,2月消费者信心止跌回稳。

2021年1月经济数据持续上涨。1月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2%,较前值加快1.6个百分点,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0.3%,持平前值,两指标同比均增1.5%,显示通胀压力有增加趋势,但剔除食品、能源等易动因素干扰后,仍远低于联储2%的政策目标。此外,1月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收入环比激增2.4%、10%,均明显高于上月值,前者转负为正,扭转连续七月下滑态势,后者创下历史次高水平(去年4月疫情高发、首轮大规模财政救助时增幅史上最大),新一轮财政刺激将直接对个人发放1400美元,同时提供每周400美元失业补助,或使后续消费支出保持高增。

1月工业投资稳步反弹。1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4%,强于预期的1%,增幅为去年7月以来最高峰。同期扣除飞机非国防资本耐用品订单环比上涨0.5%,不及预期,近半年增速处于下行区间。在疫苗接种量增加、低利率贷款政策推动以及基建领域投资扩大影响下,后续耐用品指标或持续转好。

2月消费者信心止跌回暖。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76.8,与预期及前值基本相符。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91.3,连续3个月下滑后扭负为正,略低于去年年中水平,其中,现状指数有所上升,预期指数略微走低,尽管消费者信心仍较疲弱,但预计1.9万亿财政救助款项落位后信心指数将明显上升。

鲍威尔国会作证重申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就疫情应对措施在国会两院进行作证,这是其在拜登执掌白宫,同时民主党掌管两院后首次面对新一届政府,他重申将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并按当前速度进行购买资产,直至千万就业岗位减少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实现进一步复苏。另外,鲍威尔还指出,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在6%以内,总体产出有望在未来几周恢复至疫前水平,但未提及市场较为关注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和通胀急升风险,仅言通胀或需三年才能达到2%目标水平。此外,鲍威尔证词还涉及数字货币事项,他表示2021年对数字美元而言十分重要,联储在保持谨慎的基础上将该事项定为优先,主动谈及该问题表明联储对数字货币立场正转为积极。

此外,众议院表决通过新一轮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下一步,法案将移交至参议院进行审议。就法案内容而言,主要涵盖疫苗接种资金、新冠病毒检测和个人及地方政府资助金等,但两党对2025年前上调最低时资至15美元、补足州和地方预算缺口等条款尚存争议。

总体而言,随疫苗接种加快、疫情传染下降,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已出现大幅减少,备受拜登政府关切的就业事项有好转迹象。为进一步重振经济、增强竞争优势和创造就业岗位,拜登还签署行政令,要求在百日内对半导体、药品及药物成分、稀土等关键矿物质、高容量电池四类关键产品和行业供应链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表示将争取拨款370亿美元解决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此举颇受市场关注,有评论认为继承特朗普“政治遗产”的做法或会引发新贸易壁垒。(程斌琪)

欧洲:欧元区经济景气好于预期,PMI分化加剧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景气好于预期,但PMI分化加剧,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服务业PMI意外加速恶化,欧央行再度表达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但同时指出需密切关注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

经济景气好于预期。欧元区2月经济景气指数录得93.4,好于预期值92和前值91.5,工业景气指数也超预期回升至-3.3,好于前值-5.9。

PMI分化加剧,制造业持续强劲复苏,服务业连造疫情重创。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不降反升至57.7%,显著好于预期值54.3%和前值54.8%,连续7个月扩张,意外创三年新高。这一方面源于在出口和消费等需求回升助推下,封锁措施下的工厂仍维持生产;另一方面源于疫苗接种使企业对复苏前景更趋乐观。欧元区2月服务业PMI却意外连续第2个月加速恶化,录得44.7%,不及预期值45.9%和前值45.4%,连续6个月收缩,创3个月新低。这主要源于随着欧洲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数再次上升,政府不得不重新实施部分限制措施甚至延长限制时间,导致欧元区服务业普遍萎缩。受服务业拖累,2月欧元区综合PMI录得48.1%,虽较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出尽管欧元区制造业持续复苏,但仍难以抵消服务业萎靡带来的冲击,欧元区一季度经济继续萎缩已几乎无可避免,这使得投资者对欧洲经济复苏的担忧情绪弥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制造业的强劲复苏出人意料,导致供给面临极大压力。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分项显示,供货延时为1997年有纪录以来最长,致使欧元区出现近十年来最大幅度的生产投入成本上涨,投入物价增速为2011年4月以来最高,连带产出价格通胀也升至33个月高。受此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欧元区通胀将继续显著上升。在不断攀升的未来通胀预期带动下,欧洲地区长期债券收益率走势也显著攀升,上周10年期德债收益率一度由1月底的-0.5%攀升至-0.276%,近乎持平2020年6月水平,英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通胀上升比经济复苏来得更早也更强劲,使得欧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长期欧债收益率的上涨不仅意味着企业长期借贷成本激增,也将为欧元区各国政府增加沉重负担。而同时存在的通胀上行风险又极大地束缚了欧央行进一步扩大宽松的可能。对此,欧央行行长拉加德上周表示,欧央行正在“密切关注”长期债券收益率,并重申欧央行将继续保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以推动欧元区经济复苏。欧央行管委埃尔南德斯德科斯也强调,欧元区近期的通胀上升似乎是暂时的,仍需保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张雨陶)
 
日本:经济、物价边际改善,解除除首都圈外6个府县的紧急状态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日本生产正在恢复,但是1月日本政府对部分地区实施紧急状态,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再次受到严重打击,通胀率持续在负区间徘徊。

工矿业生产指数3个月来首次增长。1月份,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4.2%至97.7,结束两个月连降,这主要得益于电子零部件和通用机械生产的大幅增长,以及汽车产量的小幅增长。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其对工矿业生产基本情况的判断维持在“正在恢复”。

消费进一步收缩。1月份,商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7%,降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自2019年9月以来连续16个月负增长。其中,批发销售额、零售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5.3%、2.4%,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0.5和2.2个百分点。

物价持续下跌。2月份,东京都区部核心CPI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但已连续第7个月下降。从分项来看,汽油、电、煤气等能源产品价格,以及教育机构学杂费等继续同比下滑;火灾地震保险、房屋修缮、房租、蔬菜等价格同比上涨。若在核心CPI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能源价格影响,东京都区部CPI同比上涨0.2%,与上月持平。

逐步放松疫情管控措施。近段时间日本新冠肺炎单日确诊人数连日下降,疫情紧张状况有所缓和。基于此,日本政府决定在2月28日提前解除除首都圈外6个府县的紧急状态。关于首都圈的1都3县,由于疫情未出现明显改善,为了能在3月7日前解除紧急状态,日本政府继续呼吁民众采取减少外出等疫情对策。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GDP毫无疑问会恶化,但鉴于财政状况“非常严峻”,日本政府目前没有考虑采取任何新的刺激措施。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末,包括日本政府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余额在内的国家借款总额首次突破1200万亿日元,达到1212万亿日元(约合11.5万亿美元);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0%,居全球第一。(孙莹)
 
国际市场:长期美债收益率升至逾一年最高,美元、美股、金价下行

上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周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鸽”声嘹亮,打消了市场对于缩减货币刺激措施的担忧;其后再通胀押注推升美债收益率至关键水平上方,冲击全球市场。受此影响,国际市场方面,长期美债收益率升至一年多最高水平,美元、美股、金价下行,油价上行。

汇市方面,美元下行。受累于欧洲和英国前景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联储支持经济复苏的表态以及拜登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等因素,美元指数先抑后扬,一度触及89.67的低点,随后在美债收益率上涨的带动下持续攀升,周五强势反弹触及一周高点90.96附近。截止收盘,美元指数收于90.1989,周跌0.2%。非美货币方面,欧元兑美元上涨,欧元经济缓慢复苏,复苏力度不及英美;英镑兑美元上涨,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相对成功,首相约翰逊宣布解封路径。2月,美元指数下跌0.4%,整体基本维持震荡格局。

股市方面,美股下跌。由于美债收益率攀升和通胀上升的前景引发股市估值担忧,主要股指大幅回落,道指终结此前连续三周上涨态势,标普和纳指则连续第二周下跌。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30932.37、周跌1.8%,标普500指数收于3811.15、周跌2.4%,均创1个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纳斯达克指数收于13192.35、周跌4.9%,创去年10月末以来最大单周跌幅。2月,美股上行,道指上涨3.2%,标普上涨2.6%,纳指上涨0.9%。

债市方面,长期美债收益率升至一年多最高水平。在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强劲的经济数据、技术因素以及疲软的拍卖结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周五回落前一路攀升,一度触及1.61%高位,为一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收益率曲线随之趋陡,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差最阔达到141基点,为2015年以来最宽。截至收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1.41%,周涨0.07%;2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0.13%,周涨0.02%;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收于0.04%,周涨0.01%。2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0.32%,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0.01%,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下跌0.02%。

金市方面,金价下行。伦敦金现先扬后抑,周初强势反弹突破1810关口,但随着美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金价跌势难止,一度触及1715附近,为八个月低点。截至收盘,伦敦金现收于1732.53美元/盎司,周跌2.9%,连续第二周下跌。2月,金价下跌6.2%,连续第二个月下挫,且录得2016年11月以来最糟糕月度表现。展望后市,需要密切关注美债、美联储、疫情以及疫苗的最新动态。

油市方面,油价上行。主要支撑因素包括:供给方面,极寒天气导致美国原油产量骤降,且市场预期不会很快全面恢复。需求方面,全球各国正在放松疫情限制,美联储重申利率将保持低位。此外,作为计价货币,美元指数小幅下行,也有一定支撑作用。截至收盘,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66.13美元/桶,周涨5.1%;美国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61.50美元/桶,周涨3.8%。2月,油价上涨,布油上涨18.3%,美油上涨17.8%。展望后市,随着油价上涨,美国原油行业可能会加大投资,OPEC+也会逐步增产,上述因素或将限制油价涨幅。

本周经济数据和央行动态: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将发布2月PMI终值、2月ADP民间就业、2月非农就业报告等数据,欧元区将发布2月PMI终值、HICP初值等数据,中国将发布2月官方和财新PMI等数据;央行动态方面,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央行将宣布利率决定,美联储将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此外,还需关注疫苗接种、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和中东局势等方面进展。(伊楠)

国内财经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两会之前,中央政治局都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即将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讨论内容新增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去年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中央层面随即启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编制。

进入2021年之后,国务院先是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纲要草案,然后又先后听取了专家企业家、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报告的意见。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还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切实把规划纲要编制好,为更好实施规划纲要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这些表述,完全沿用了去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具体到2021年,中央对于形势的判断仍然谨慎,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实际上,与去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相比,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疫情的蔓延速度已经显著下降,而在美国完成总统换届之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略有缓解,但疫情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中美之间已经很难回到当初,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其他国家,但现在已经面临经济增速环比下降的风险,因此不宜对形势变化过于乐观。

基于上述判断,中央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要求继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新加,意味着在这个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年份里,维持社会稳定的力度将会加大。

在政策方面,总的基调也保持不变,如“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等,完全延续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但新增了“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或许反映了国务院层面的关切。

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提并论以来,国务院对于就业问题格外关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淡化经济增速目标,但要求“保证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今年新增毕业生数量将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而经济增速实际上在边际放缓,因此,今年稳就业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预计政府工作报告仍会在这方面凝神聚力,不排除今年仍然不设置增速目标但设置就业目标的可能性。(王静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产业分布不均衡,特殊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推动经济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产业和流通体系,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都亟需交通运输发挥“先行官”作用。

202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五的货运需求增长表示乐观,预计2021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为此,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深化版,《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为实现这两个123圈,我国未来15年将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高铁7万公里),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截至2020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这意味着未来15年,我国还将新增5.4万公里铁路网,其中高铁里程新增约3.2万公里。

在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二是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极、组群、组团”三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张雨陶)
 
“十四五”开局投资依旧火热,多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希望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确保经济开好局、起好步。除了传统基建和民生领域之外,今年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明显侧重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前陕西、广西、江西、湖北等省均已发布全年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多在2-3万亿元,其中,新兴基础设施占比不小。各地也由前期酝酿规划、项目储备期逐渐步入实施建设期。

根据前期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区新基建未来发展潜力、竞争力并不不平衡,优势项目各有侧重,整体基本形成四个梯队。一是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份或直辖市,新基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同时在全国处于领先;二是由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江西、四川、重庆以及天津组成的第二梯队,在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上均处在全国中游偏上水平;三是由云南、广西、贵州、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海南、宁夏组成的第三梯队,新基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整体排名处于中下游,但一些地区仍具有发展特色和局部优势;四是甘肃、青海、黑龙江、新疆四省区,在新基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上排在最后,但仍有不少可挖掘的发展空间。

我国政府推出新基建作为扩大国内投资、消费的重要宏观对冲政策,兼具有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功能,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符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有助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新动能,将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各地实现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但下一步地方新基建发展仍需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三方面关系上做好规划,避免“新基建”成为“一窝蜂”“一阵风”,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赵金鑫)
 
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

《总体方案》确立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全面确立,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总体方案》明确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举措。一是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二是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是全面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四是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加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平台建设,为长三角走向国际提供商务、贸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服务。

《总体方案》赋予了虹桥商务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新定位。作为“一核两带”的“一核”,虹桥商务区将以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契机,进一步形成“一区五新”总体发展框架,构建以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承载主体,打造开放共享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国际化品质产城融合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等五大特色功能,努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同时以“一核”带动“两带”,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综上,《总体方案》绘就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的“一核两带”宏伟蓝图,明确了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一系列任务举措,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点区域,将更有力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引领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的新引擎。(伊楠)

国家卫健委回应东北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

东北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当前,东北三省人口普遍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流失严重,同时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负担繁重,且生育率极低。对此,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对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文件作出答复,引起社会关注。国家卫健委首先肯定了代表所提“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的参考价值,其次表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最后,国家卫健委提出,在此基础上,可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一方面,国家卫健委认为,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总体而言,针对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这一议题,部分舆论对国家卫健委初次答复的解读存在偏差。对此,该部门于2月20日再次发布公告说明,东北地区人口长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对“恳请国家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的观点,需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证。关于互联网上“东北地区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将全面放开”等推测,不是答复本意。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强调,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工作。(程斌琪)

金融发展动态


多地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试点

自深圳首次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后,春节期间,苏州、北京等城市先后也推出了抽签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春节过后,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主办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开启,充分表明我国数字人民币应用测试不断提速,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日益丰富。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也就是我们手中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相比,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其有国家信用背书,币值稳定。我国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与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发放旨在通过小范围的试行,发现数字货币在现实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做出改进,为下一步发行奠定基础。

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2020年10月份,数字人民币红包首次在深圳亮相。深圳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2021年1月中旬和下旬,深圳福田区、龙华区相继启动深圳第二轮和第三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各发放2000万元红包;2020年12月份和2021年2月份,苏州也先后开启两轮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发放总金额分别是2000万元和3000万元;2021年2月份北京开启“数字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发放1000万元红包。加上此次成都数字人民币试点,截至目前四个试点城市已开展七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首次在西部地区进行测试活动。此次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使用范围覆盖线上线下购物场景,其中线上场景由京东集团提供专场消费支持,京东APP内专场商品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线下可在成都市12000余个指定商户(门店)进行消费。后续,成都市还将与数字人民币各试点机构合作,精心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努力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切实增进广大市民福利,推进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将对商业银行现有业务模式与内外部竞合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既蕴机遇,又含挑战。商业银行应从战略、组织、布局、技术等多层面上做好应对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孔雯)

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

上周,美元指数震荡下行,周五收于90.1989,累计贬值0.16%。从美元指数震荡的原因看,前期美联储释放鸽派言论,令美元指数低位徘徊。上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听证会上强调,美国经济复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美国通胀率和就业率仍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这意味美联储暂时不会结束量化宽松,也不会加息。周三他又重申,在经济明显改善前,美联储不会调整政策,美联储不会受通胀率短暂急升影响。鲍威尔的“鸽派”言论激发再通胀押注,令美元指数下行。后期伴随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和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推进,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受美债收益率带动上涨。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2月22日至2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4624贬值至6.4713,累计贬值89bp;在岸即期汇率由6.4575贬值至6.4590,累计贬值15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4594贬值至6.4813,累计贬值219bp。

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原因看,一方面是前期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汇率跟随调整。因经济复苏以及通胀预期,美国10年公债收益率上周四急升并创下一年新高。美元指数在美债收益率上行支撑下脱离低位,人民币汇率由升转跌,中间价、在岸即期、离岸即期汇率周内分别录得0.14%、0.02%、0.34%跌幅。

另一方面是全球股市大跌提升市场避险情绪,人民币汇率作为风险资产小幅承压。上周四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5%,创出近一年的新高。美债收益率快速走高冲击下,全球股市大跌,令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风险资产受冷遇,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压力。

总的看来,近期美债收益率急涨打压风险情绪,令美元指数获得提振,但中美利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减,人民币汇率并无中长期单边贬值预期。考虑到美国贸易代表提名人表态支持使用关税武器,令市场继续谨慎观望中美关系走向。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料延续区间震荡。(孔雯)
 
央行延续小额高频操作特征,资金面合理充裕

上周央行小规模逆回购投放对冲到期,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央行累计开展700亿元逆回购操作,累计到期900亿元,合计净回笼资金200亿元。无正回购和央票等其他操作。全口径下,央行本周实现净回笼200亿元。

节后,央行逆回购操作保持“小额高频”特征,多维持在在100亿元、200亿元左右,紧盯短期资金价格精准操作逆回购,对MLF续作也相对克制,维护资金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周临近月末,市场各期限资金价格较前周小幅回升,但基本还在合意区间。央行通过对资金面精准调控、稳字当头,以小量多频平抑资金面,稳定市场预期。在防范过度流动性宽松推升局部资产价格、脱实向虚的同时,也不让市场流动性过度紧张,拖累实体经济复苏,资金面持续维持“紧平衡”。

此外,央行2021年2月20日公布LPR,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至此,LPR已连续10个月不变,显现市场维稳信号,符合市场预期。这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无急转弯迹象,对实体经济复苏提供必要的支持。

按计划,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70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和央票等到期。此外,由于月初扰动因素较少,本周央行将维持逆回购操作力度,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赵金鑫)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408亿美元,环比降39%。按美元计值,2021年1月,银行结汇1995亿美元,售汇1587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08亿美元。2021年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4933亿美元,对外付款444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488亿美元。从主要指标表现看,银行结售汇顺差408亿美元,环比回落39%;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488亿美元,回落10%。上述指标呈现顺差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年底前我国货物出口和顺差规模通常较高,春节前企业资金需求增加,贸易项下收结汇也会比较集中。1月,货物贸易项下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均超过400亿美元,为主要顺差项目。1月,衡量企业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5%,环比下降6个百分点;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2%,上升2个百分点。
 
2. 1月70个大中城市中5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数量创近4个月来新高。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5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4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持平。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创近4个月来新高。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均有所扩大。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从二手房销售价格来看,深圳、广州和上海分别环比上涨1.7%、1.4%和1.3%,为当月70个城市中二手房价涨幅最高的三个城市。

3. 春节假期铁路货运同比增23.7%,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2月11日至17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春节假日7天,国家铁路发送货物7299万吨,同比增长23.7%,日均装车16.89万车,同比增长23.2%,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旅客运输平稳运行,发送旅客2332.7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下降60.8%,较2020年同比增长3.0%,其中,铁路局管内短途客流较2020年同比增长19.9%。
         
 
主办单位:大同市银行业协会主办  网址:www.dtsyhyxh.com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迎宾街南侧凯旋城大厦第一幢A单元21层
邮箱:datong_bankingas@163.com    联系电话:0352-535134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9008915号晋公网安备 14020202000181号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www.dt12345.cn